打卡三亚
在朋友圈的旅行叙事里,我总被贴上“达人”的标签。谈及西北的戈壁落日、江南的烟雨廊桥,尚能说些见闻与感触,可一旦话题转向三亚,所有言语便会骤然卡顿——这片被无数人称作“热带梦境”的海,我竟从未踏足。“你没去过三亚?”每当这时,朋友的眼神里满是诧异,仿佛听闻爱茶人未曾见过春茶吐芽。起初还会解释几句,后来索性笑着举手:“真没有,骗你们我是海边的沙蟹。”
并非不爱那片蓝。我曾在无数照片里凝视过亚龙湾的澄澈,也在美食博主的镜头前馋过刚上岸的龙虾,可心底那点对“灼热”的怯意,总让脚步迟迟未动。我总忍不住想象:烈日把沙滩烤得发烫, 光脚 踩上去像触到暖炉,连风里都裹着热浪,自己像滩快要融化的黄油,连躲荫的地方都难寻。相较之下,我更偏爱森林里的“慢时光”——在松涛里听鸟雀对话,撑一叶小舟泛过湖光,连风都带着树荫的凉,那才是我熟悉的惬意。
可偏偏是这份“没去过”,渐渐成了心尖上的小缺憾。就像收藏的明信片少了最亮眼的一张,我的旅行地图上,三亚始终是块空白。每当有人聊起天涯海角的礁石、蜈支洲岛的浪花,我只能安静听着,连插句“我也去过”的底气都没有。
直到某天整理旅行清单,指尖划过“三亚”两个字时,突然醒了:为什么要让“怕热”的顾虑,挡住一片海的可能?更何况,秋冬的三亚早没了盛夏的燥热,海风会变得温柔,阳光也成了暖融融的滤镜,此刻不去,更待何时?
于是收拾行李,登上了南下的火车。看着窗外的景色从萧瑟的秋,慢慢染上热带的绿,嘴角忍不住上扬——人啊,总在和自己的小固执较劲,可最终还是会被“想要完整”的念头打动。
或许旅行的意义从不是“打卡满格”,而是学会与自己和解:接受世界本就有不同的模样,也接纳自己那些无伤大雅的小胆怯。以前总觉得“树荫下的清凉”才是舒适,如今却想试着拥抱“海边的阳光”,说不定会有新的喜欢。
火车离三亚越来越近,心里的期待也慢慢满溢。不知道刚蒸好的和乐蟹,会不会鲜得让人眯起眼;不知道踩在亚龙湾的白沙滩上,会不会让“森林派”的我,也爱上这片海的辽阔。
等我从三亚回来,再和朋友们聊起海时,终于能笑着说:“那片蓝,我见过了。”
等着我分享三亚的美景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