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时间、战略目标及主要目的里的备考点
关注海南的伙伴应该知道,今年的12月18日是海南封关时间点。大家知道12月18日是个什么日子吗?一起回想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到伟大的改革开放这课,在相关链接里就提到,截图如下: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就是出于12月18日的特殊意义。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局面。下面一起从其战略目标及主要目的,思考相关的备考点。新华社三亚11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强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各有关方面密切协作、主动作为,通过持续努力,全面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习近平强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要锚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全面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入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好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习近平指出,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主要目的是促进海南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结合实际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全面提高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深化同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牵引作用。生态是海南一大优势,要守护好这份家底,坚持陆海统筹,持续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上报道来自新华社)依据以上时政,分析高中教材备考点一、《经济与社会》新发展理念:素材中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应创新发展,“守护生态优势、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 对应绿色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加强民生建设” 对应共享发展。高质量发展:“构建海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均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体现经济发展从 “量” 到 “质” 的转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符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的教材逻辑,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构建开放的人才机制”,对应生产要素(劳动力、技术、数据等)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内容。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核心方向,区别于传统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体现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更高水平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区域联动合作”,体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海南自贸港作为 “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体现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合作”,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三、《政治与法治》依法治国:“深入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在对外开放领域的落实,通过法律保障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政府职能与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对应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治理效能,契合 “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的教材内容。四、备考关键命题角度提示1.结合 “制度型开放” 与 “高质量发展”,分析海南自贸港建设如何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升级。2.从 “市场与政府关系” 角度,说明优化营商环境对自贸港建设的意义。3.联系 “新发展理念”,阐释海南自贸港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4.围绕 “区域协调” 与 “双循环”,分析海南自贸港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近两年考哲学与经济模块融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哲学方面,毕竟科学的哲学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利未来接班人的培养。
一、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海南结合自身 “生态优势”“区位特点”,打造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编制符合实际的 “十五五” 规划,体现了立足本地实际制定发展策略。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统一):锚定 “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的战略目标,以《总体方案》《自贸港法》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建设。
二、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海南立足 “三区一中心” 战略定位,打造 “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 的产业体系,而非照搬其他区域模式,体现了根据自身矛盾特点制定发展路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重视量的积累:自贸港建设 “分步骤、分阶段” 构建政策制度体系,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逐步推进到 “制度型开放”,体现了通过阶段性积累实现质的飞跃。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海南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联动,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统筹陆海生态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体现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系统思维。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聚焦 “高质量发展”“制度型开放” 等核心任务,同时兼顾生态保护、民生建设,抓住了自贸港建设的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体现了通过辩证否定突破原有模式,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自贸港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推进制度创新、产业升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建设自贸港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从传统产业到新质生产力,自贸港建设政策的逐步完善,体现了认识随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做到与时俱进。
四、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海南的生态、区位等社会存在,决定了 “生态优先、开放引领” 的发展理念(社会意识);而战略目标、政策制度又反作用于实践,推动自贸港建设(社会存在)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改革的性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开放的人才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属于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产业体系升级”,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体现了自贸港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坚守生态保护底线、追求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统一,体现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海南的发展虽有特殊性,但特殊性是在普遍性的指导下来讨论的,各地方的发展都有共性,备考过程中都可以以此展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