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为何如此重要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从2018年提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到如今即将正式启动封关运作,七年的砥砺前行中,海南自贸港从蓝图绘就到成形起势。这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主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之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地位和历史责任。海南,既是连接东南亚的天然桥梁,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海南自贸港足以担当国家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与“桥头堡”。从“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到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免签政策等核心举措持续扩容,再到培育形成173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海南正以制度创新破解开放难题,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累宝贵经验。这种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型开放,突破了传统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局限,为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树立了新标杆。海口新海港汽车客货滚装码头,船来船往一派繁忙的景象。张茂 摄
这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历史主动——从历史深处走来,中国深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道理。虽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历史潮流,顺之者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正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汹涌澎湃的开放浪潮的体现。在不确定性的阴霾笼罩于全球经济之上时,世界面临新的抉择:是开放包容还是封闭保守,是坚持多边主义还是走向单边主义?艰难抉择之时,更要凸显大国担当。“各国发展离不开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谁也不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在部分国家大搞“脱钩断链”,砌筑“小院高墙”之时,中国却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彰显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的大国担当,是对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有力宣示。中国用开放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注入确定性,同时也为自身营造确定的发展环境,体现了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历史主动。
在海口日月广场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内,消费者正在选购免税商品。杨鹤 摄
这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历史主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是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然选择。于海南而言,建设海南自贸港,为其培育新质生产力、迈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从建省之初经济基础薄弱,到如今全球资金、技术、人才要素加速汇集,海南立足资源禀赋和开放政策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封关运作后,海南将享受更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制度,吸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布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于国家而言,建设海南自贸港,将更好地联通内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海南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独特的地缘区位使其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从2018年至2024年,外贸依存度从17%跃升至3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约36%;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速分别达21.9%和20.8%;176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此汇聚……海南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正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流通堵点。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契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必将书写崭新篇章。本期责编:王浩、李君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