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将老乡称为suukee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BBS
SUUKEE资讯
关心海南
天涯情缘
海南市县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世界海南网
»
首页
›
家在海南
›
三亚
›
三亚:深耕海洋文化沃土 激活蓝色经济动能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亚:深耕海洋文化沃土 激活蓝色经济动能
[复制链接]
37564
|
0
|
2025-9-11 04: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自远古先民在这片热带海滨上开疆辟土、安身立命,三亚便与大海血脉相连。浩瀚的大海,不仅雕琢出椰风海韵的旖旎风光,更沉淀下绵延千年的海洋文化——
探索一号科考船
因海而兴,是三亚与生俱来的特质。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往昔“商舶云集、货物辐辏、帆樯如林、贸易繁荣”的盛景,如今正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城市的新定位,焕发蓬勃生机。
向海图强,是三亚矢志不渝的追求。从默默无闻的边陲渔村,到“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等“大国重器”从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扬帆探海,三亚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描绘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现代化美丽滨海城市的宏伟蓝图。
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三亚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弘扬海洋文化,深耕海洋开发,向海洋要生产力、寻新增长点,持续提升三亚海洋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溯源:
探寻海洋文化的千年脉络
将时间轴拉长,历史视野中的海南岛就是一座“移民岛”。自古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族群迁徙至此,不仅带来了文明的火种,更促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
这些移民族群初登岛时,多沿海岸线聚居,后随人口增长逐步向岛内腹地迁移。位于吉阳区荔枝沟东北部落笔峰南侧的落笔洞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南端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距海岸仅十余公里。遗址中出土的石器、骨角器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动物化石与贝类遗骸,印证了渔猎是当时海南先民的主要生计之一,也让这片遗址成为三亚海洋文化的重要源头。
据学者研究,黎族先民是最早定居海南岛的族群。走进吉阳区中廖村,古树参天、屋舍俨然、水清木华,原生态的黎族村落里,院墙上、屋檐下随处可见色彩鲜艳的蛙纹、甘工鸟纹与大力神纹——这些极具黎族特色的纹饰承载着民族文化,而不时出现的船型屋设计,更默默诉说着黎族先民渡海来琼的悠远历史。
在这片陆岛交融的土地上,黎族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而辽阔海面之上,还生活着“生于江海、居于舟船”的疍家人。史料记载,三亚一带的疍家人自明清时期便已存在。从韵律悠扬的咸水歌谣,到独具特色的海洋服饰,再到风味独特的渔家饮食,无不彰显着疍家人与大海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海洋不仅滋养了沿岸族群,更见证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据《汉书》等典籍记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为番禺(今广州)至徐闻,再延伸至越南中南部。受限于航海技术,当时商船无法驶入深海,只能沿海岸航行,遇风浪便需靠岸停泊,海南岛由此成为重要避风港。
至唐宋时期,南海海域的中外贸易商船往来愈发频繁。尽管航线时有调整,但海南岛始终是波斯、阿拉伯商船往返广州、泉州、扬州等通商口岸的避风港、中转站与补给港。位于海棠区东溪村番岭坡的藤桥墓群,作为唐代至宋代穆斯林公共墓地,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证显示,这片古墓群的存在,与我国史籍记载及古代波斯、阿拉伯人频繁往来海上通道的年代高度契合,成为三亚参与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见证。
自古以来,三亚人民傍海而居、以海为田,在海洋的滋养下繁衍生息。从黎族先民的渔猎生活,到古代南海航运的兴盛,三亚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步都深深镌刻着海洋的印记。
■探今:
创新海洋文化的时代表达
“鱼多多,虾大大,丰收返去就是过瘾;蟹多多,螺大大,阿爸阿妈最精神……”在天涯区南边海渔村,悠扬婉转的疍歌时常从居民家中传出,萦绕在滨海小巷间。
三亚疍歌
疍歌,又称“咸水歌”,源于疍民的海洋生活与捕捞习俗。“咸水歌取材广泛,亲情、友情、爱情,或是喜怒哀乐的心情,生活里、劳作中的小事都能唱。”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馆长郑石喜介绍,疍歌歌词简洁生动、情感真挚,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疍歌是三亚疍家人的“心灵之歌”,更是海洋文化的珍贵瑰宝。进入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迎来新机遇,海洋文化焕发新生机,疍歌也开启了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三亚多次举办疍歌比赛,为传承人搭建起互学互鉴的平台,推动疍歌文化广泛传播。在“传承经典振兴疍歌”的舞台上,年过六旬的三亚疍歌非遗传承人郭亚清,曾与9岁的外孙女梁诗雨携手登台。“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得一代一代传下去。”郭亚清不仅常在家中给晚辈唱疍歌、鼓励孩子学习,还主动收集整理传统曲目,传授给年轻人。
在传承的基础上,三亚不断推动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表达形式更丰富、更鲜活——
海洋与演艺融合,让海洋文化底蕴“看得见、触得着”。从三亚千古情景区再现海上丝路繁华的《海上丝路》《鉴真东渡》实景演出,到三亚·亚特兰蒂斯充满奇幻色彩的大型水上表演秀“C秀”……精彩的舞台设计、扣人心弦的剧情编排与震撼的视听效果,为海洋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直观可感的载体。
海洋与创意碰撞,让海洋文化焕发现代魅力。在西岛渔村码头,三艘旧渔船被改造成“海上书房”,市民游客可在此伴着海风悠闲阅读,享受“风吹哪页读哪页”的惬意;珊瑚、贝壳等海洋元素融入文创设计,冰箱贴、钥匙扣等小物件成为各景区文创市集的“抢手货”,让海洋文化以更轻盈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
海洋与节庆交织,让海洋文化活力尽情绽放。天涯海角婚庆节以山海为媒,打造浪漫滨海婚礼场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创新推出沙滩展映,让银幕艺术与椰风海韵相映成趣;市级非遗“民间龙王祭俗”通过巡游、祭祀等活动,传递民众对海洋的崇敬与对渔业丰收的祈愿;三亚国际游艇展成为国际游艇行业新品发布、商贸洽谈的重要平台;三亚市全民健身帆船帆板公开赛、中国(三亚)海钓公开赛等赛事,将体育与海洋文化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亚的优势在海,潜力也在海。如今,兼具时代性、开放性与包容性的海洋文化,正成为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远航:
海洋文化引领未来新征程
今年8月,海棠区藤海社区后海村皇后湾水域,身着冲浪装备的“后海浪人”驾驭冲浪板,在浪尖上穿梭腾跃,勾勒出活力满满的滨海图景。
后海村皇后湾是一处被陆地三面环抱的小海湾,海水清澈、沙滩洁净,全年海浪不断。约2008年前后,一些冲浪爱好者发现了这块“宝地”,并长期在此聚集。十余年间,后海村因“冲浪”声名鹊起,赢得“中国冲浪第一村”的美誉。
“现在的后海村业态特别丰富,餐饮、民宿、水上运动、休闲娱乐商铺一应俱全,白天晚上都特别热闹。”海棠区藤海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林明龙介绍,后海村最火爆时,一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凌晨三点开车进村都要在公路上排队。
沈括科考船
一首疍歌道不尽大海的浩瀚,一片海湾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近年来,三亚先后出台《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三亚市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持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推动人海和谐共生,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
保护创新,激活海洋文化基因。在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古朴的珊瑚礁老屋与充满创意的艺术空间相映成趣,艺术家们在此汲取海洋灵感,创作出众多特色作品;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不仅发展潜水、海钓等亲水旅游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大海魅力,还积极开展珊瑚种植保育与科普教育,守护这片蔚蓝……
逐梦探海,深耕蓝色浩渺疆域。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集聚1200多家深海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诞生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三亚环农集团大力推进“耕海牧渔”,深耕深海网箱养殖、水产种苗开发与海洋牧场建设,推动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国际学术平台相继落户,为中外学者搭建起沟通合作的桥梁……
海,孕育着三亚的梦想,指引着三亚的未来。这座热带滨海城市,正以空前的决心与力度,深耕海洋资源、拓展蓝色空间,在新时代续写“因海而兴”的辉煌,诠释“向海图强”的壮志豪情。
来 源:大三亚客户端
编 辑:黄莹莹
审 核:郭 杰
总 编:林少苗
往期推荐
铭记入党初心 践行使命担当 | 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
环境新闻速览 | 中国以最严格制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新社)
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问题整改与规范性要求”培训会
优!优!优!
顶层设计擘画市场发展蓝图 碳排放权交易活力加速释放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⑥
又到开学季,警惕书包中的“隐形有害物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免费注册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儋州
海南本土资讯
新加坡
杨天卓
39
主题
0
回帖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3 积分
积分
127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海口
三亚
儋州
文昌
琼海
万宁
定安
临高
陵水
琼中
屯昌
澄迈
乐东
东方
昌江
白沙
五指山
保亭
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