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将老乡称为suukee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BBS
SUUKEE资讯
关心海南
天涯情缘
海南市县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世界海南网
»
首页
›
家在海南
›
三亚
›
三亚,靠什么吸引大湾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亚,靠什么吸引大湾区?
[复制链接]
42070
|
0
|
2025-10-23 19: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内容转载于三亚日报
本报记者 冯晨阳
当鹿城的开放之风再度吹拂广东,这场跨越琼州海峡的携手,已从昔日的“优势互补”,升级为“双向赋能”的战略共振。
在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同频驱动下,三亚与大湾区正携手驶入“共拓蓝海、协同破壁”的合作快车道,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10月20日至21日,两场高规格合作发展对接会相继在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广州落地——以“琼湾联动启未来 自贸赋能谱新篇”为主题的2025年(三亚)合作发展对接会在深圳启幕,逾200名企业代表共赴盛会;次日,“深海智造 共创共赢”2025年粤琼(三亚)合作发展对接会在广州接续登场,百余家深耕高端制造、海洋经济等领域的企业齐聚一堂,在思想碰撞中探寻合作路径,在战略对接中锚定发展方向。
从南海之滨到珠江两岸,三亚此番连续向大湾区抛出的“英雄帖”,迅速凝聚起数百家实力企业的关注。
三亚,靠什么吸引大湾区?
一衣带水的两地之缘
琼州海峡的浪涛,千百年来奔涌不息。它曾见证舟楫穿梭的往来,也成为行政版图的界线,却从未隔断海南与广东之间那缕“一衣带水”的缘分。
这缘分,刻在共揽一片海的地理区位中,更融在商道相通的市井烟火间。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峡之上划出了清晰的行政边界,但血脉里的相亲、发展中的相携,让这份跨越山海的联结愈发坚韧——这便是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战略共鸣的最初伏笔。
时间总以奇妙的刻度,标注缘分的纵深。
1978年12月18日,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从蛇口起步,联动湾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动实践。
那时的浪涛,正为远方的海南捎去开放的讯息。
近半个世纪流转,2025年12月18日的脚步渐近。海南自贸港将以全岛封关运作的崭新姿态,完成从“政策红利”到“制度型开放”的关键一跃,扛起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使命。
两个“12·18”,相隔47载,恰似缘分的两个声部,一头连着中国开放的“破冰之旅”,一头系着制度型开放的“进阶之程”,更让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在国家战略图谱中,形成“陆海联动、双向赋能”的完美和声。
这缘分,终究在时代浪潮中升华为优势互补的必然。大湾区是开放型经济的“成熟引擎”,产业集群的厚重、科技创新的锐度、金融服务的精度,优势显著;海南自贸港则是新时代的“新锐先锋”,发展前景光明灿烂。
当“政策高地”与“产业高地”隔空相拥,当“开放门户”与“全球网络”同频共振,“湾区赋能自贸港、自贸港反哺湾区”的良性循环便有了生命力。
机遇正当其时,合作乘风破浪。
这“一衣带水”的缘分,正以更恢弘的旋律,在南海之滨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两场对接会凭何硕果累累?
三亚这次赴广东开展招商引资,不是简单的意向汇聚,而是从隔海对望到双向奔赴的实力印证——两场对接会的硕果累累,藏着三亚吸引大湾区的深层密码。
10月20日,在“琼湾联动启未来 自贸赋能谱新篇”2025年(三亚)合作发展对接会上,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携自贸港政策红利与成熟产业生态亮相,17家企业及机构应声签约,海洋工程的深蓝愿景与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在此交融。
次日,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内热度不减。“深海智造 共创共赢”2025年粤琼(三亚)合作发展对接会接棒发力,9大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从深海装备研发到国际合作孵化,从基金投资布局到海外市场拓展,形成全产业链合作矩阵,将助力三亚突破深海技术瓶颈,构建粤琼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生态。
签约笔落的背后,是企业坚定的选择——众多经营主体为何纷纷将目光锁定三亚?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亮的话语,道出了众多签约企业的心声:“靠近战略前沿、贴近应用场景,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加工增值’政策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句肺腑之言,点出了三亚吸引力的核心逻辑:始于诚意,成于实力。
这份实力,首先藏在日趋完善的政策体系里。海南自贸港建设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发展”再到“成型起势”,已构建起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核心,涵盖“5个自由便利”与“1个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制度闭环。随着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脚步声日渐清晰,政策红利正从“纸上”落到“实处”,为企业铺就了降低成本、提升效能的黄金通道。
政策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区位优势的坚实支撑。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主阵地、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和中国企业国际化桥头堡,三亚的定位本身就是一张“王牌”。在这里,自贸港优惠政策独一无二,创新创业热潮持续涌动,营商环境在迭代优化中愈发优越,独特的区位优势让政策红利得到最大程度释放。
区位的优势之外,更有天赋异禀的资源禀赋为发展托底。三亚兼具国家战略要地、种业深海科创高地和国际旅游胜地三重身份,“三度一色”的独特禀赋不可复制。尤其是3220.02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天然舞台。
依托资源优势,三亚在短短两天的两场对接会中,精准搭建合作桥梁、高效促成项目对接,用实打实的成果证明了自身的发展潜力与合作价值,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投资三亚,未来可期
唯有聚企成链、集链成群,方能培育出枝繁叶茂的“产业森林”——这是三亚深耕发展的清醒认知,更是其笃行不怠的实践方向。
这份清醒,化作了对投资者的郑重承诺。在对接会上,三亚市委有关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三亚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大诚意落实政策、以最高效率做好服务、以最实举措保障发展,为企业在三亚投资兴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服务,让每一位投资者在三亚安心投资、顺心创业、舒心发展。”
从“安心投资”到“顺心创业”,再到“舒心发展”,三个词的递进里,是三亚为企业全周期护航的决心,也让无数投资者吃下了“定心丸”。
营商环境的温度,更需政策红利的厚度支撑。提及投资三亚,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作为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自贸港正以一系列举措打造开放新高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全国33项精简至27项,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施行,为投资预期筑牢法治根基;“全国一流、全球前列”的营商环境目标,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而封关后的“四个更加”,更让这份期待再升级——74%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宽松的贸易管理、便捷的通行举措、精准的监管模式,每一项都在为海南自贸港的开放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的东风,吹旺了三亚的发展热度。
去年,三亚GDP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第一,1420余万人次过夜游客带来518亿元消费。
“我十分看好三亚的发展。签约之后,我们会在大湾区的范围内进行推介活动,宣传推介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去海南、到三亚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青年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黄柏澄说。
投资三亚,就是投资最好的未来。
当前,三亚正以蓬勃的生机活力,既做政策红利的“转化者”,也做区域协同的“联结者”,更做所有追梦者的“同行者”。这片南海之滨的热土,终将在开放与创新的交织中,书写更多关于成长、突破与共赢的崭新故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免费注册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修文海
98
主题
0
回帖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3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 积分
积分
304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海口
三亚
儋州
文昌
琼海
万宁
定安
临高
陵水
琼中
屯昌
澄迈
乐东
东方
昌江
白沙
五指山
保亭
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