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将老乡称为suukee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三亚的社会人文在全中国独树一帜

[复制链接]
查看43186 | 回复0 | 2025-11-8 16: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来三亚旅行过三次,这是第四次来三亚,准备住至少三个月再走。三亚绝对是最有价值的“中国城市观察样本”之一,它的社会结构和人文风土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外来-本地”二元社会结构

三亚的外来人口占比堪比国内拥有大量外来人口的城市(北上广深和新一线)甚至更高,远超普通的中国非省会地级市。但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多以就学、就业或永久定居为主要目的,目标在于最终被当地的经济与社会体系吸纳,成为“新本地人”。

三亚的外来人口则几乎只有生意人、度假者、旅居客,这些“外地人”基本没有加入或融入三亚本地社会的意愿,只是简单地叠加在三亚的本地社会之上且与三亚的“本地人圈子”相互独立,与本地人形成一种奇妙的二元族群结构。两者在经济上有一定依存,但在社会交往、文化认同和生活圈层上却保持着比较清晰的边界。这种结构导致了社会空间的某种区隔,同时也催生了独特的、仅限于经济交换层面的互动模式。这让笔者联想到KMT败退对岸初期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间的关系,二者很有做比较研究的价值。



异于中华文明的热带离岛性格

三亚的本地人呈现出和普通中国人显著不同的气质。笔者每每和三亚当地人讲话,都有强烈的“他好像一个讲中文的外国人”的感觉

笔者目前还很难用几句话概括描述三亚本地人的性格特质,留待之后更多的接触和观察,但总的来说,三亚人的性格更接近于笔者刻板印象中的东南亚海岛上的居民,例如菲律宾人或者印尼人,怎么看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儒家文化圈。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具有浓厚的的大陆性、农耕性,但是这些特性几乎不可能在海南,尤其是最远离大陆的三亚看到。三亚的文化性格可以被视为中华文明在边疆(海疆)的一个“异质体”,它的底色是热带的,而非温带的;是离岛的,而非大陆的。

希望三亚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价值被更多人看到,它有超越旅游度假的深层魅力。


欢迎来到满地琼B的三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2

主题

0

回帖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