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将老乡称为suukee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BBS
SUUKEE资讯
关心海南
天涯情缘
海南市县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世界海南网
»
首页
›
家在海南
›
文昌
›
文昌发射场首位女性“金手指”,来自湖南这个地方!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文昌发射场首位女性“金手指”,来自湖南这个地方!
[复制链接]
27012
|
0
|
2025-11-13 14: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图/新华社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收看了问天实验舱发射的全过程。图/央视新闻
7月24日14时22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奔向星辰大海。
在发射现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工作人员按下红色点火按钮。这位按下点火按钮的人,被称为“金手指”。
而为了这轻轻一按,一位湖南姑娘已准备了7年。
“点火!”随着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01”指挥员点火口令响起,工程师刘巾杰精准按下红色点火按钮——尽管这个动作已演练上百遍,可直到看到大屏幕上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冲破苍穹的画面,她才稍微放松。
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再添新成员。这一次,是文昌发射场首次由女性科技工作者完成点火操作。
而她,来自湖南邵阳。
刘巾杰和火箭拍照合影
绝不只手指一动那么简单“7年的努力,换来点火发射那一刹那,很满足,好有成就感!”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巾杰仍止不住地激动。
点火是火箭在发射场最后一个操作,也是起飞前最后一道关卡。而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手动点火方式,由控制系统发控台岗位来完成。该岗位由于要按下点火按钮而得名“金手指”。
在“01”指挥员下达点火口令前,刘巾杰死死地盯着屏幕,时刻关注着参数状态,确保达到点火条件。
“‘金手指’——按下的是至关重要的按钮。”刘巾杰说,在发控台岗位,大家关注的只是最后按下点火按钮的动作。这个动作很帅,但是绝不是单纯听着“01”点火口令后手指一动那么简单。
发控台作为火箭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按钮多达上百个,每个按钮都代表一条指令,四面屏幕显示的近三百个参数和状态灯,则与火箭前端各设备相关联。这些,都要求岗位负责人具备对整套测发流程的全局性思维。
并且,为了满足问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的需求,这次火箭发射,选择了零窗口发射(指火箭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能超过1秒)。这意味着,需要预先计算好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也意味着,对发控台负责人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
“零窗口发射意味着我要更熟悉相关的应急处置情况,每提前一秒发现异常,就能给发射窗口争取到更多时间去修正它。”刘巾杰说,“并且,在零窗口发射的要求下,相较其他型火箭自动点火的测发流程,发控台手动点火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火箭射前流程,也更符合发射需要的时间精度。”
刘巾杰在发控台组织测试工作
贴着膏药征服两百级台阶“金手指”的含“金”量,更在7年的时刻准备中。
在文昌发射场,男女比例超过20:1。“航天事业男性还是比女性多,特别是火箭发射,很多岗位男性更受欢迎。”曾担任过控制系统指挥员的于鹏认为,刘巾杰能够成长为“金手指”很不容易。
要在发射岗位快速成长,女性工作者需付出更多努力。
“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定下的目标,我都相信自己能干得更好。”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刘巾杰轻描淡写。
2015年冬天,刘巾杰来到文昌发射场,7年间执行了文昌发射场所有任务,把控制系统每一个岗位,几乎都轮了一遍,从数据分析及应用、处理,到熟悉火箭原理等,她在每个岗位都成长为负责人,才终于成为“金手指”。
刘巾杰在判读数据
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对女性的体力要求更高,但她并不露怯。为了拉动电缆,刘巾杰每天锻炼,增强核心力量;为了完成高空摆杆操作,恐高的她去游乐场尝试过山车和海盗船;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的一次总检查测试中,身怀六甲的她还在细心地在数百个数据监测中,实时发现了火箭伺服机构摆角异常,并协助排查出了原因,及时解决了故障,防止了造成更为严重的发动机损坏问题……
而定岗发控台后,刘巾杰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发控台这个“神经中枢”。她对着火箭设计图,仔细分析指令发出后会引起的变化,以及动作异常后首先会引起哪些参数异常。她和火箭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每一条电路,把部分元件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值分类,用笔记本详细记录,并把每一个类别的知识点都做成一张小卡片,吃饭时、睡觉之前都不忘掏出来看看。
体力又是另一大难关。执行任务时,需要爬上16层楼高的脐带塔(用于支承测试电缆、加注供气管道等的固定式或后倒式塔架)。因此,每天,刘巾杰要上下脐带塔两次。长期爬楼梯让她的膝盖有了积液,每次上楼都疼得难受,红外理疗仪和热敷成了每天必备,但第二天起床后,她贴着膏药继续征服那两百级台阶。
“在航天工作岗位上,我不怕苦不怕累,只是需要很多机会去证明‘我可以’。想干‘金手指’,就要证明你可以做到更好。”刘巾杰说。
问天实验舱“眼睛”湖南造除了来自湖南邵阳的“金手指”,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成功背后,还有着湖南的科技力量。
航天员在执行舱外任务时,将身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其视觉范围和动作幅度将受到极大影响。
如何保障航天员舱外作业的便利性和可行性?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计海盾”)提供的舱外显示器能够将操作工具前端微型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清晰地展示在航天员眼前,功能类似于“医用窥镜”,成为航天员的第二双“眼睛”,保障航天员舱外任务的顺利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因舱外空间环境特殊,且无外部供电系统,舱外显示器在研制过程中不得不面临难题:显示屏和自带电池系统均需要承受舱外大幅度高低温的冲击。为此,湘计海盾研发出了具有温度适应性强、低功耗等优势的显示屏,同时,自带电池设置温控系统,即使面对舱外恶劣环境,也能“稳如泰山”,为航天员出舱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此次,湘计海盾还为问天实验舱提供了两款小尺寸舱内显示器,用于配合仪表设备进行显示和状态控制。
这些小尺寸屏,虽然小,却“五脏俱全”。显示驱动模块、触摸控制模块等就藏在它们“背后”。这样的“小而美”,是科研人员经过反复琢磨、合理设计、精密布局、逐步迭代才得以实现。
还有一款智能显示器与在轨核心舱内的智能显示器作用相同,肩负着问天实验舱运行参数、环境参数、保障系统的参数显示、舱内外视频监控以及来访飞行器的信息监控等相关任务。数据
问天实验舱舱体总长17.9米,直径4.2米,发射重量达23吨。这块头和分量,跟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差不多,是全世界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主动飞行器。
问天实验舱配备了一对双自由度柔性太阳帆板,全部展开后的翼展超过55米,比半个足球场还要长,刷新了我国航天器在轨使用太阳帆板的纪录。
问天实验舱,上天去干啥作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二个舱段,问天实验舱不仅有着大块头,更是集平台功能与载荷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选手。那么,问天实验舱为空间站带去哪些新装备?未来又将开展哪些实验?
问天实验舱的工作舱内设有3个睡眠区和1个卫生区。完成对接后,空间站后续可以支撑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和在轨轮换,在太空面对面交接工作。此外,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
据悉,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在试验载荷功能上,问天实验舱装载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8个实验机柜、22个舱外载荷适配器,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工作,出了“卧室”就能“上班”。
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吕从民表示,其中,生命生态实验柜以多种类型的生物个体(如植物种子、幼苗、植株、兼顾小型动物)为实验样品,开展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研究空间辐射生物学和亚磁生物学效应与机制,探索建立应用型受控生命生态系统,为航天员在轨辐射损伤评估、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小荷已露尖尖角》
带你走进优秀青年人才故事
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青年人才特别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的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小荷已露尖尖角》专栏全面展现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用行动凝聚力量、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的青春事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团团公益站
本文由青年湖南综合整理
转载请联系授权
- 欢迎团子们下方留言 点赞 转发 -
来源|湖南日报、潇湘晨报
组稿|贰水 校对|盐
初审|豌豆 复审|星姐 终审|蔷蔷爸爸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免费注册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海口
海南本土资讯
琼海
冷咖啡
108
主题
0
回帖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积分
334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海口
三亚
儋州
文昌
琼海
万宁
定安
临高
陵水
琼中
屯昌
澄迈
乐东
东方
昌江
白沙
五指山
保亭
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