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将老乡称为suukee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BBS
SUUKEE资讯
关心海南
天涯情缘
海南市县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世界海南网
»
首页
›
家在海南
›
三亚
›
三亚的红菜苔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亚的红菜苔
[复制链接]
39909
|
0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冬日的南新农贸市场依旧浸在三亚热带独有的湿润气息里,柚子的清香、芒果的馥郁裹着海鲜淡淡的腥咸在翠绿的蔬菜间流转。我穿过叫卖声此起彼伏的摊位,目光突然被一抹勉强算得上紫红的色彩吸引——那是一把红菜苔,茎秆细瘦,顶端的黄花蔫蔫地垂着,表面的白霜早已褪去,带着长途运输后的疲惫,远不如记忆中江汉平原冬天田埂上的那般鲜活。指尖刚触到那略带发蔫的质感,摊主老板娘就笑着搭话:“妹子,你是湖北人吧?这红菜苔,也就咱们湖北人最喜欢吃了。”
一句话,像一粒温润的石子投进心湖,漾开圈圈涟漪。定居三亚已有数年,这座被阳光和海浪包裹的城市,用常年恒定的温暖抚平了我初来乍到的陌生,却始终填不满心底那片关于故乡的空白。都说离家的人,家乡只剩冬夏,没有春秋。于我而言,这份遗憾在每一个冬日尤为浓烈——故乡的冬天,是红菜苔的季节,是带着白霜的鲜活与脆嫩,而南新菜市场里这蔫巴巴的红菜苔,既衬出了异乡食材的窘迫,更成了跨越千里山海,连接起湖北寒冬与三亚暖冬的情感纽带,承载着我对春秋两季永远无法弥补的错过。
记忆里的湖北冬天,是被红菜苔鲜活的香气浸透的。每年霜降过后,水稻收割完毕的田野里,翻耕后的土地上就种满了红菜苔。远远望去,一片片紫红色的茎秆顶着饱满的嫩黄花朵,在料峭寒风中摇曳,像给冻得泛黄的大地铺上了一层绚丽的织锦。爷爷总说:“霜打后的红菜苔才好吃,经了寒,甜味才透出来,别的季节长不出这滋味。”小时候的我,总爱裹着厚厚的棉袄,跟着爷爷去菜地里摘菜苔。爷爷的大手粗糙却有力,握住菜苔根部轻轻一折,“咔嚓”一声脆响,带着白霜的菜苔应声而断,清新的泥土气息混着蔬菜的清香,在冷冽的空气里格外鲜明。那会儿的红菜苔,茎秆粗壮得能掐出水,剥开外层薄皮,内里的嫩芯泛着淡紫,哪怕不炒,生吃一口都带着清甜。
爷爷常说,红菜苔是“冬令珍蔬”,只有湖北的冬天,霜寒足够、日照适中,才能养出这般茎粗叶嫩、清甜无渣的滋味,春秋天的气候暖得不合时宜,根本长不出这口地道的冬味。而最要紧的,是新鲜——刚摘下的红菜苔,带着田埂的霜气,炒出来才脆嫩爽口,一旦放久发蔫,滋味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家里的厨房,是红菜苔的终极归宿。摘回来的红菜苔,要先仔细摘去老叶,用清水冲洗干净,摘成小段。铁锅烧热后,倒入菜籽油,油热后倒入红菜苔快速翻炒。“哗啦”一声,紫红色的菜苔在热油中翻滚,颜色变得愈发鲜亮,厨房里瞬间弥漫开浓郁的香气,驱散了冬日的寒气。奶奶炒红菜苔有个秘诀,必须大火快炒,断生即可,这样才能保住菜苔的脆嫩口感和清甜滋味。起锅前撒上少许盐,简单的调味,却能最大程度激发红菜苔的本味。一盘炒红菜苔端上桌,紫红色的茎秆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夹起一筷子放进嘴里,脆嫩爽口,回味悠长。
小时候的冬天,餐桌上总少不了这道菜。无论是配着刚煮好的白米饭,还是就着刚从炭火里刨出来的烤红薯,红菜苔都能让人胃口大开。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热气腾腾,爷爷负责向我普及常识,奶奶则是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苔,说着“这个你喜欢吃,多吃点”。一盘红菜苔,就撑起了一顿饭的温暖与满足。那时的我,总以为红菜苔是冬天理所当然的存在,就像寒风、炉火、过年的鞭炮声一样,是故乡冬日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异乡,对着一把发蔫的红菜苔,思念起这份鲜活的滋味。
直到我拖着行李箱离开家那年,才发现故乡的四季,竟成了再也无法完整亲历的奢望。初到三亚的第一个春天,看着街头终年常绿的椰子树、开得热烈的三角梅,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暖风,我突然想起瑶瑶电话里的话:“家里的油菜花开了,田埂上全是黄灿灿的,你以前总爱带着我追蝴蝶,今年花期都快过了,你也没回来。”挂了电话,我心里空落落的——我错过了故乡的春天,错过了那片金色的花海,就像我再也无法在冬天的田埂上,遇见刚冒芽的嫩菜苔。
第一次在三亚买到红菜苔,是三年前的冬天。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逛菜市场,在一个专卖蔬菜的摊位上,终于看到了那抹熟悉的紫红。可走近一看,心里就凉了半截:那菜苔细细瘦瘦,颜色偏浅,带着几分蔫蔫的模样,叶片边缘还有些发枯,远不如家乡霜打后的粗壮鲜亮。摊主说这是刚从湖北运过来的,可我摸在手里,没有丝毫新鲜蔬菜的脆嫩质感,反而有些软塌塌的。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买了一把,回到家照着奶奶的做法炒了。可炒出来的菜苔,又老又柴,带着一股青涩的苦味,完全没有记忆中的清甜脆嫩。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红菜苔的滋味,不仅连着家乡的水土、亲人的手艺、故乡冬天独有的霜寒与烟火气,更连着“新鲜”二字——少了刚摘下的鲜活,便再不是那个味道。
有了孩子后,回家的次数愈发稀少,一年到头,唯有春节和暑假能踏上故土。春节回去时,故乡被严寒包裹,红菜苔长得正盛,爷爷总会当天摘当天炒,那口脆嫩清甜,是我在三亚无论如何也吃不到的;暑假回去时,烈日炎炎,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可春天的桃花、李花早已谢尽,秋天的桂花、菊花还未绽放。奶奶总会指着屋门前的树叹气:“你春天回来能看到满树的新叶,秋天回来能闻到桂花香,可你偏偏只能赶上冬夏。”有一次暑假回家,我发现墙角的月季开得零星,我翻开手机里存放的照片,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在开满紫云英的农田里抓蜜蜂的情景,突然觉得,故乡的春秋,就像这些错过的花期,只能停留在回忆和照片里。
而最让我牵挂的,还是故乡的红菜苔。每年秋天,奶奶就会在电话里预告:“你爷爷已经把菜苔种下去了,等你回来就能吃到。”可我知道,从播种到成熟,那漫长的秋冬时节,我又会错过故乡的秋霜、冬雪,错过菜苔在田野里慢慢生长的过程。有一年春节回家,刚进家门就闻到了炒红菜苔的香气,奶奶笑着迎出来:“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留了最嫩的,今早刚摘的,给你炒了。”可吃饭时,爷爷却念叨:“今年秋天雨水好,菜苔长得旺,整片田野都是紫红的,好看得很,可惜你没看到。”我夹着碗里脆嫩的菜苔,嘴里是熟悉的清甜,心里却酸酸的——我吃到了冬天的菜苔,却错过了它生长的秋天,错过了故乡最温柔的季节。
从那以后,每到冬天,我对红菜苔的思念就愈发浓烈。想念菜地里那片紫红色的风景,想念厨房里弥漫的香气,想念一家人围坐桌边抢着吃菜苔的温暖时光,更想念那些被我错过的、与红菜苔生长相关的春秋岁月,以及红菜苔刚摘下时带着霜气的鲜活。在三亚的这些年,我也试过在不同摊位买红菜苔,可每次买到的,不是茎秆细瘦,就是叶片发蔫,甚至带着轻微的腐烂气味。我才明白,三亚的暖冬留不住红菜苔的新鲜,就像我留不住故乡的春秋,这份遗憾,是地域的距离,也是时光的阻隔。而那红菜苔,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蔬菜,它是故乡冬天的缩影,是爷爷奶奶未说出口的思念,是我跨越千里也无法割舍的乡愁,更是那些错过的春秋时光最具体的寄托。
老板娘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这红菜苔是刚从湖北运过来的,还算新鲜。”她的话语里带着几分不确定,我笑着点头,接过那把红菜苔,扫码付钱,紫红色的茎秆在三亚的晨光中泛着暗淡的光泽,像一串蒙尘的念珠,串起了我与故乡冬天、与那些错过的春秋的联结。
提着红菜苔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透过椰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温暖得有些晃眼。三亚的冬天没有寒意,可握着红菜苔的手心,却仿佛感受到了故乡冬日的微凉,也仿佛触到了春秋两季独有的温润。回到家,我洗净红菜苔,摘去发蔫的老叶,铁锅烧热,倒入食用油和红菜苔快速翻炒,紫红色的菜苔在热油中翻滚,香气虽有,却少了几分新鲜菜苔独有的清冽。
一盘炒红菜苔上桌,夹起一筷子放进嘴里,口感有些软塌,清甜的滋味也打了折扣,远不如记忆中故乡冬天的味道。那一刻,所有的思念都有了具象的载体,所有的遗憾都变得更加真切。楼下的三角梅开得热烈,阳台上的风轻轻吹拂,餐桌上的红菜苔泛着并不诱人的光泽。我突然明白,虽然离家后家乡只剩冬夏,春秋成了遥不可及的念想,但那些关于家乡的记忆,那些藏在红菜苔里的鲜活滋味,那些与春秋相关的遗憾与思念,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
红菜苔,这道湖北冬日里的家常菜,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是湖北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是漂泊在三亚的游子与故乡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它像一扇窗,让我在恒定温暖的三亚,得以窥见故乡冬日的模样,也得以安放对春秋的思念,也像一泓清泉,滋润了我思念故乡的心田。
往后的每一个冬天,我依然会在三亚的菜市场里寻找那抹熟悉的紫红。因为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把红菜苔,更是故乡的冬天,是亲人的牵挂,是那些错过的春秋时光的印记,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湖北情怀。而这份情怀,会像红菜苔的滋味一样,清甜绵长,伴我在三亚的岁月里,温暖前行,让我在没有霜寒、没有新鲜红菜苔的异乡,也能守住心底那份关于故乡的完整记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免费注册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琼海
儋州
东方
海南本土资讯
云里雾里
76
主题
0
回帖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2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 积分
积分
238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海口
三亚
儋州
文昌
琼海
万宁
定安
临高
陵水
琼中
屯昌
澄迈
乐东
东方
昌江
白沙
五指山
保亭
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