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
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
海南自由贸易港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境内关外”区域和全球最高的开放形态,是我国当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其政策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制度创新性。自2025年12月18日起,海南自贸港将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并执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核心政策汇总
政策类别
核心内容
主要受益对象/领域
税收政策
零关税
“一线”进口征税目录外货物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符合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
低企业所得税
注册在海南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鼓励类产业企业
低个人所得税
在海南工作的高端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高端紧缺人才:年收入≥30万或在海南居住≥183天
加工增值免关税
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含进口料件在海南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在海南进行实质性加工的企业
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
“一线”放开
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径予放行;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止限制类商品可自由进出
进出口企业
“二线”管住
设置10个“二线口岸”,对进入内地的货物实施监管;“零关税”货物进入内地需按进口料件补缴税款
确保内地与海南的贸易秩序
外商投资
实施全国*最短的负面清单(27条),开放第七航权(超过香港、新加坡)
外商投资企业
资金、人员、数据流动便利
跨境资金流动
构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开展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
企业及金融机构
人员进出自由便利
59国人员免签入境政策(实际已扩展至85国),优化高端紧缺人才183天居住认定(合理离岛时间计入,实际在琼不低于90天)
外籍商务人士、游客、高端紧缺人才
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2025年将发布数据出境负面清单,聚焦五大领域场景化管理;取消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
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国际通信服务等
产业政策
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4+3+3”产业体系:四大主导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三大未来产业(南繁种业、深海科技、商业航天)、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高端购物、医疗、教育)
相关产业企业、园区
园区载体
11个重点园区错位发展(如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江东新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文昌国际航天城等)
为企业提供集聚发展平台
一部分政策详解
1. "一线"放开政策:
海南自贸港与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进出货物,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除负面清单外)。这对于需要进口高端生产设备、精密仪器和模具钢材的企业意味着成本大幅降低。享惠主体自境外经"一线"进口海南自贸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的货物,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2."二线"管住政策:
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进出货物,按进出口规定管理。但对在海南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时可免征进口关税。这一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为在海南开展加工制造的企业提供了巨大优势。
3.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
01政策覆盖范围:
封关运作后,进口"零关税"商品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进口商品将享受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优惠。
02享惠主体: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的事业单位,以及由科技部、教育部会同民政部核定或省级科技、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民政部门核定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的科技类、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03监管要求:
部分"零关税"货物设有海关监管年限,如自用生产设备监管年限为3年。在监管年限内,如需提前解除监管或移作他用,需按规定补缴进口税收。
4.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详细解读: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吸引力的政策之一。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通税收政策的规定:
适用条件:
企业进口料件在海南自贸港内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其产品经"二线"进入内地时可免征进口关税。
政策优势:
此政策可显著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以维力医疗为例,通过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该公司已累计节省关税超过300万元。
监管要求:
企业需要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册和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准确计算加工增值率。
二
海南自贸港政策
对模具行业的总体影响
1.税收优惠带来的成本优势
模具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高端设备和进口原材料。海南自贸港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这些成本。
(1)设备采购成本降低:
根据《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在海南注册的模具企业进口高端生产设备,可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以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高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为例,企业可节省约200万元的进口税费,相当于设备成本降低20%。
(2)原材料进口成本下降:
模具钢材、特殊合金等原材料进口享受"一线"零关税政策,可使原材料成本降低10%--15%,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3)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
经"一线"出口的货物,除涉及出口关税应税商品外,一般不征收出口关税。对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可以增强其在东南亚、欧洲等市场的报价优势。
2.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效率提升
海南自贸港实行高度自由便利的贸易政策,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通关便利性。
(1)通关便利化:
对于在海南注册的企业,海关采用简化申报、优先查验等便利措施,大幅缩短通关时间。据调研,海南自贸港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已缩短至30小时以内,出口通关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较内地口岸效率提高50%以上。
(2)境外认证便利:
市场监管总局在海南启动境外认证改革试点,允许境外认证机构在备案后即可开展出口产品认证业务。这意味着企业在海南即可获得国际认证,如欧盟CE认证、北美UL认证等,实现"一次检测、多国认证",极大便利了产品出口。
3.产业集聚效应招引
三潜在挑战与风险
1、产业链配套不足:
海南模具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配套产业链不够完善,企业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物流成本和更长的交货周期。
2、人才资源匮乏:
海南本地模具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企业可能需要从外地引进人才,增加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
3、政策期限
四企业需要满足的要求
想享受海南自贸港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必须满足“实质性运营”要求,主要包括:
1、生产经营在海南
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地点在海南自贸港,且对生产经营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在海南自贸港。
2、人员在海南
企业需有一定数量的员工在海南实际工作(例如,至少3名核心员工在海南连续居住满183天/年且工资通过海南账户发放)。
3、账务在海南
企业的财务账簿、会计凭证等需存放在海南,并在海南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进行主营业务结算。
4、财产在海南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财产(如房产、设备)应在海南使用。一、结合模具及其上下游企业解读相关核心政策。
页:
[1]